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存档】【华尔街日报】中国改革开放别忘“明朝那些事”

http://cn.wsj.com/gb/20100518/EDR150836.asp?source=newsletter
刘罡 

日偶读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的新作《1500年以来的中国和世界》,心中暗吃一惊。如果韩教授所言不虚,鉴古知今,莫非中国现在的改革开放有可能重蹈明朝覆辙? 

韩毓海在书中说,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以后的十几年中,中国也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开放”,改革就是张居正力推“一条鞭法”,将人头税与田地挂钩,并认可百姓以白银缴纳地丁银;而开放,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开关”,从那时起直到明朝灭亡,中国一改此前一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大力促进海外贸易。韩毓海认为,明朝的这次改革开放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方面使白银成为中国的流通货币,另一方面使中国不必再因担心贵金属外流而限制对外贸易。 

但他同时指出,美洲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成就了明朝后期的繁荣,但也为明朝覆亡埋下了祸根,因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实际上意味着明朝将自己的货币控制权拱手让与他人。当白银过量流入中国致使物贵银贱、即通货膨胀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动力开始下降,1630年以后突然出现了白银流入不足的问题,导致中国一下子跌入通货紧缩。这一问题产生了两个灾难性后果:一是百姓折成白银的纳税负担骤然加重,二是政府折成白银的税收大幅减少,前者引发农民暴动,后者削弱了政府采取军事行动的财力,最终导致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历史不宜进行简单的类比,但明朝的这一前车之鉴却使我们不由得要对当前的改革开放进行一番审视。这些年中国出口势头强劲,外汇流入激增,这使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国家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但政府为了稳定出口环境,多年来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体保持固定,这又导致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得不追随美联储,一定程度上也丧失了货币控制权。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联储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致使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给中国带来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美元兑欧元汇率又开始持续走高,从而带动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等货币同样显著升值,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下去,中国的出口行业势必受到打击,导致国内失业率上升、政府税收下降。 

但也要看到,人民币虽然与美元挂钩,但美元终究不是中国的流通货币,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虽然会受到美联储政策的很大牵掣,但毕竟不必与之亦步亦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其道行之。比如说,虽然美联储继续维持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但中国的宏观政策却已步入了紧缩周期。据报道,为了加大力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正考虑在政府已出台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新的房地产紧缩政策,房地产市场降温有助于遏制热钱的流入,控制通胀预期。 

然而只要人民币与美元事实上挂钩的关系一天不改变,中国就很难完全依照自己的国情实施恰到好处的宏观经济政策。比如,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为刺激经济增长实施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由于前段时间人民币追随美元贬值,致使赌人民币会升值的热钱加速流入中国,政府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得不用大量本币收购美元,使本已宽松的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加大了房地产泡沫;再比如,美元近期的升值又导致油价跌破70美元,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出现了松动,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突然出现减缓迹象,这对于宏观政策正趋于收紧的中国是一个始料未及的不确定因素,以至于温家宝总理不得不提醒说,必须防止多项紧缩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时过境迁,中国时下的改革开放当然不可能重蹈明朝时的覆辙,但货币政策不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前车之鉴却需要记取。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Posted via email from 米良的草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