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谈户籍改革


  中国户籍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千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二元制户籍政策也实施了60年。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如潮水般涌入城市,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户籍制度的底线。在不改变现有制度的前提下,户籍制度也有些松动,比如:暂住证、工作居住证等,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满足大家的渴望。

  户籍本来只是记录人们身份、居住地等信息的卡片,由于养老、医疗、子女上学等社会福利等都附加在它身上。所以不同的户籍就有不同的身份和社会福利。如果大家拥有大致相当的福利那么实行多少元的户籍制度都没有关系,大家看中的是户籍附加的福利而不是户籍本身。如果打破户籍世袭制度,把农村户籍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柏林墙推倒,实施自由的户籍制度,居民和农民这两种身份可以自由转换,促进人员的有序流动。那么我觉得农村比较适合自己发展,我就可以到农村当农民,我觉得在城市比较适合自己发展,农民也可以到城市当居民。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人员不断外迁,城市里人户分离的问题日益严重。有的人在这个区工作、居住,户籍却在其他区县。政府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种资源配置不均衡,这项工作收效甚微。可是更严重的人户分离情况却没有提上日程,那就是人员跨地区、跨城市、跨省域流动。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种资源配置不均衡,大量的外地人涌入城市。外地人进城从事的工作和行业大都是城里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工作时间较长、收入较低。他们在城里工作、生活、纳税,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城里人并没有接受他们,这里不是他们的家,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障没有他们的份儿。所以就像候鸟一样,一年360多天在城里工作,有几天或十几天在家乡看望老人、爱人、子女,和家人团圆。这样就造成了每年春运人满为患。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家里的老人无人细心照顾,夫妻不能团圆,子女没有父母的教导和关怀,我们的社会会出现更大的社会问题。由于外地人候鸟似的工作,户籍地政府想救助他们,可是他们常年在外享受不到,城里的政府觉得他们是外地人又不愿意救助,这样使得他们得不到政府的关怀和照顾,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的城市实行了暂住证、工作居住证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为了争夺高端人才而制定的,把绝大多数人排除在外。

  有很多专家认为,如果户籍放开,大量外地人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不堪重负,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其实这种观点是杞人忧天。放眼天下,现在哪个大城市没有几百万外地人,没有户籍他们一样在城市生活工作,给他们户籍只不过是登记证明了他们确实住在城里。如果户籍放开,短其内常驻登记人口表面会增加,其实大部分是早就在城市里了,当然也会有新增的外来人员,不过也会有觉得外地更适合发展而迁出的人员,这样迁入增加的和迁出减少的相互抵消,从较长期的时间来看应该是能达到平衡的。

  也有人说给了外地人户籍,当地政府的责任就加重了,为了他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会增大财政支出,影响到城市建设。人家在这里工作、生活、纳税,为城市建设做了贡献,就应该得到相应的福利和保障。再说有一部分人在城市成家生子,有的还买车买房,他们的子女也是外地人,他们住在自己家里却硬说人家叫暂住,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如果他们有了户籍,被城里人接受了,有了各种福利和保障,他们会更加热爱这个城市,满腔热血地去建设城市,美化自己的家园,城市的经济会发展得更好,怎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呢?一个政府把所有的市民都关心到了,不管是有户籍的还是没有户籍的市民都满意了才能算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况且都是中国的公民,只要大家得到实惠,又何必要分是哪个地区的政府为他们服务呢?

  综上所述,户籍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我们可以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再加上政策的合理引导,完全可以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让各种福利保障与户籍脱钩,还户籍本来面目。

户籍制度=保甲制度

Posted via web from timnew's posterou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