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真相】【转载】【独角兽资讯】国家地震局的职能错乱不能继续下去了

国家地震局的职能错乱不能继续下去了 
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10-4-21 11:16:00

作者:王霄

  玉树地震再度激发了国民对于国家地震局的不满。我以为,是国家地震局以及它背后的政治力量把中国的地震机构和地震预报变成了一个怪物。为了无数死于地震的同胞的灵魂在上天得到安息,为了今后更多的生灵包括你我庶几有逃脱被地震砸死的危险,我也要求这个机构尽快回归本职,干好本分。

  一、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

  现在的国家地震局的主流,包括领导和主要的专业人员,异口同声地说地震不能预测。我至今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地震局的官员和首席预报员参加央视谈话节目,就是这个腔调。

  可是国家地震局自己却立即陷入两种尴尬:

  一是他们虽然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却经常断然地预报地震不会发生。比如今年3月9日京华时报等媒体的报道称:

  中国地震局专家介绍,2010年以来,全球地震频次的确略高于平均数,但暂时还很难断言全球由此进入强震频发期。从目前情况来分析,全球强震可能还会持续,但大多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注意这里的用词:不会发生。

  你既然说地震不能预测,你怎么能断然认定地震不会发生?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都是预测啊。

  就在国家地震局专家极其明确地“预报”了“ 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仅一个月零六天后,青海玉树就发生了7.1级地震,此次地震分明是有破坏性的。对此,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就在微博上发言:地震局没本事预报大地震不可怕,可怕的是地震局有本事预报近期没有大地震。

  这种预报地震不会发生的情况,还在持续发生着,如近期华北许多地震局都在发布本地不会发生重大地震的预报。相关情况如下:

  这三个地震局都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同时我们注意到他们的语言甚至都不规范:地震预报中没有“近期”预报。短期地震预报指3个月以内;临震预报指10天以内。

  尴尬二:我国确实已经多次地成功预报了地震。

  如1975年的海城地震。其实,从确切的事实看,1976年的唐山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此次的玉树地震,都被部分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测了,甚至被预报了,但是没有被国家地震局正式地发出预报。

  你说不能预测,怎么本系统的其他人成功预测了?

  二、不能预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其他因素

  国家地震局的领导、某些专业人员和其他许多人都告诉我们,虽然上述地震都被某些人成功预测到了,但是相对于大量的不成功地预测信息来看,这都是小概率准确。考虑到地震预报对于社会的敏感性和巨大成本,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是十分慎重的,不能依据这种真假不分、小概率准确的预测信息就贸然发布预报。

  这好像有道理。但仔细思索,并不能完全说服我们。

  首先,历史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我们,不能将地震预测信息予以发布,主要是政治因素的干扰。而这种因素,主要是当局更多地考虑到政局和社会的安定,而不是人民的生命的安危。如唐山地震。

  中国政府的地震预报工作自唐山地震开始陷入一个“理性计算”地怪圈:较之有风险地发布地震预报,坚决不发布地震预报好像政治与社会成本更低。这个帐大概是这样算的:如果发布了十次预报,只有一次或者两次是成功的,那么,另外的八次或九次不成功预报造成的社会恐慌、经济与政治损失,大于成功的一两次所避免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下,生命恰恰被忽视了。当年唐山地震时,同属震区的青龙县之所以能够做到毁屋七千而不死一人,最关键的只是县委书记冉广奇一人将重大的政治责任扛了下来,“别人把乌纱帽当乌纱帽,我把乌纱帽当尿秸子。”好像如果没有这种将个人风险置之度外的政治领导,地震预报是搞不了的。

  其次,为了达到这种所谓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作为职能部门的国家地震局,最好的业绩表现就是向全社会灌输地震不能成功预报的观念,以彻底打消人民对于地震预测的希望,为政治服务。这就出现了一个可笑的现象:不是别人、恰恰是当年为了地震预报而设立的这个机构,成为地震不可预报论最坚定的宣扬者,也成为他们不择手段地打击和压制一切敢于宣传并实践地震预测工作的人的心照不宣的终极原因。

  当然,国家地震局是一个被动的服从者,板子首先要打在政府及政治领导人身上。换言之,只有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周恩来前总理那样的领导人之下,才会有以预报地震为唯一职能的国家地震局的诞生,也才有以预测预报地震为天职的地震机构。同理,只有在四人帮干扰的那种不正常政治形势下,才有1976年预测了唐山地震而不敢报的国家地震局。

  于是,现在的国家地震局就成为一个奇怪的机构。有网友从国务院的网站上特意查找国家地震局的预算经费支出情况(国家地震局自己的网站上并不公布),结果令人震惊:

  国家地震局2010年总预算支出24.074亿元,比国资委(34亿元)等部门要少,但比审计署(9.7亿元)、药监局(7.1亿元)要多。看样子,地震局的钱已经算不少了。那24亿元都用到哪些地方去了?

  预算支出中:

  地震预报预测      270万元;

  震情跟踪      1700万元

  地震信息传输及管理   5012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       16362万元

  行政运行         17944万元

  看看,在24亿元的预算中,用于地震预报预测的不过区区270万元,大体是全部预算的千分之一!远远少于所谓震情跟踪、地震信息传输与管理的费用。地震局在住房方面的花销都需要1.6亿元,是预报支出的60倍!

  就是说,国家地震局的全部经费中,只有千分之一略多一点的钱(准确地说是0.11%)用于它的本来应当是最主要的业务——地震预测预报业务。

  国家拿这么多钱,养活这些人在干什么?就是为了地震后进行报告?就是为了震后救灾?如果是这样,把它并入气象局(就像日本和台湾那样),或者改成抗震救灾指挥部好了,或者更干脆,并入已有的其他抗这个抗那个的指挥部好了。

  又次,国家地震局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在不预报地震中为自己大肆牟利。

  既然不预报地震符合政治利益最大化,国家地震局在认真完成不预报地震任务的同时,作为一个衙门,自然也要谋求自身的利益。除了从财政方面拿到不菲的公帑外,从一些文章披露的情况看,起码国家地震局在设备生产与购置方面,也已经形成了内部利益化的完整链条。这方面,可参看选举网上《王霄荐文:预报地震的故事》一文。

  三、国家地震局和省级以上政府如何预报地震

  我以为,当前,国家地震局的职能和工作状态需要调整,中国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它们是法定的地震预报发布者)在地震预报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发布方法需要调整。前者的调整取决于后者的调整。

  后者的调整,需要扭转一个观念:变所谓稳定为以人为本,即人的生命是最高价值,高于稳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会将人民的生命置于其他政治目标之下的。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行政伦理,也是一个现代政府必须遵循的信条。所以,有震不报,是丧尽天良的。而震后隐瞒相关信息,以遮蔽政府的相关责任,如豆腐渣工程后的腐败,也是丧尽天良的。玉树地震仍然是学校校舍倒塌最多、学生死亡最重的事实证明,汶川地震隐瞒倒塌学校和死亡学生相关信息的恶劣的做法,必然带来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无穷多的豆腐渣工程和生命的代价。

  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完善地震预报方法。现在来看,尽管我国近年每次大的地震都有成功的预测,但是,客观地说,这种成功预测在全体预测中,仍然是小概率。在这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领导都像冉广奇那样,事实上,就连成功预报海城地震的政治责任承担者之一的毛远新,事后也感到后怕。我们要设计一种办法,使地震预报的风险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者来共同分担。

  我想,可以采取类似某些国外的办法,即由政府将地震预测信息,按照可靠性予以分级进行发布。如可靠性在50%以上,可以为红色预警,可靠性以下者,则为橙色、黄色、蓝色等等。政府并不保证地震在某一时期“会”或“不会”发生,而是告诉社会和国民其发生的几率和震级的几率,由社会和国民自己来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可以将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造成的社会恐慌成本降到最低,也使得社会和国民对于地震灾害的防范和避险心理及技术提到加强与提高。

  作为国家地震局,则应将地震预测与预报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国务院要以此来对其进行考核。为了提高预测水平,国家地震局应当大力恢复当年行之有效的群测群防方法,同时积极开展新的预测技术的研究。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总是有其规律可言。既然每次大的地震都被预测到了,那么,这里就不会是一片空白。那些坚持地震不能预测及预报的人员,我们尊重其学术思想,但请离开国家地震局去其他地方高就。国家地震局每年数十亿的公帑,必须主要用来进行地震预测及预报工作。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Posted via web from 米良的草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