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命题作文:韩寒印象


【按】这是一篇编辑约稿,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用。那就发在这里吧:

在赛车的间隙,韩寒发表了他的新作《他的国》。如同以往的情况一样,评论界一片寂静,他的粉丝在沉默中把书的销量一次次推向新高。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来看,《他的国》的确没有什么值得评价的地方。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他的国》不如《三重门》具备时代感召力,也没有超越《长安乱》的水准。它大体类似《一座城池》,当韩寒试图把他的社会批判意识在小说中体现时,远不如他的杂文打击精准,力道霸悍。和许多韩寒看不上的作家一样,他自己在小说里也讲不好故事,缺乏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动力。

这已经是韩寒的老毛病了,形式大于内容,姿态强于实质。当年出版《三重门》时,韩寒无意间触及到这个社会的敏感点。退学的孤傲少年,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一部小说,这是在帮助众人抽现行教育制度的耳光。《三重门》并不是一部杰作,但是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景,人们可以用天才少年辍学写书的事件发泄心头的郁闷之情。所以,赞誉接踵而来,但实际上却是借韩寒的《三重门》浇自己心头的块垒。人们愿意相信奇迹,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之外,还存在一条路径,一样可以达成个人价值的实现。有这么个,有这么本书,那么就要全力维系这个神话继续下去。

韩寒真的按照这条路走了下去。他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成为一位赛车手。在一个刚从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的国家里,赛车手有极强的符号特征。性格桀骜不驯、个性张扬不羁之辈才会去做赛车手,赛车生涯又距离普通生活如此遥远,适合每个人垫起脚尖仰望,并且用想象去填补那种生活和自己之间的巨大空间。于是,在凡俗的生活之上,存在着另外一种可供想象的另类存在,可以用于抚慰人心,可以提供另一种人生的门票。有那么个人,他能那么过活,对过不上这种生活的人很重要。他们需要一个仰起头打望远方的理由,韩寒就站在远方的云朵上,浑身上下闪闪发光。

在这种符号化的人生之下,韩寒的作品经常采用一种小镇青年的视角去描摹生活。准确一点说,是以城郊结合部青年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这种状态的奥妙之处在于两栖,对于乡村青年来说,他是城里人,但是又没有城里人的傲慢和疏离。对于城市青年来说,他是乡下孩子,但是又没有他们想当然中的那种乡下孩子的土气和笨拙。偏向城市和乡村的任何一方,韩寒都会失去一半的读者。而他稳稳当当地站在中间,同时可以为这两部分人提供某种想象中的生活,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当韩寒从他们共同厌恶的学校里逃离出来,开始他漫长的逃亡之路的时候,他就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

但是,维系这种反权威反传统的形象代价巨大。哪怕是生于1989年的80后,今年也已经大学二年级了。韩寒的巨大读者群已经步入社会,身在他们曾经抗拒过的真实社会生活之中。这是一个体制化的过程,无论他们曾经如何心怀梦想,也无论他们曾经如何反抗过这个社会,生活都会让他们认清什么是社会,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以及如何才能在这个社会里实现个人价值。当他们结婚、生子,变成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就不得不背叛他们自己的英雄。想要现世安好,那就不能效法韩寒那样的人生道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退学写小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小说开赛车。当他们开始向现实屈服一点点的时候,也就远离韩寒一点点。同时,新生的90后需要自己的偶像,需要按照自己生活模式成长起来的符号化人物。韩寒显然不是他们的选择,他实在是老到不能充当偶像的程度。因此,最终韩寒的读者群会分化溃散,逐渐变得越来越小。

韩寒不得不面对痛苦的转型。不再是反叛少年,不再是青年偶像,必须转化成一名真正的作家,他才能继续向人群输出价值,继续用自己的笔为他们喊出心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一直在创作《一座城池》、《他的国》这样的作品,以及在自己的博客上自始至终地保持批判的姿态。如果当年他曾经因为替众人批判教育制度而获得承认,那么他现在需要替众人批判社会而维系自己的地位,需要用强有力的作品说话。唯有这样,人们才会继续支持他,把少年时的偶像变成青年时代的精神支柱。但是,这项工作何其艰巨。少年韩寒写出《三重门》的时候,人们可以承认他是个天才。当他快三十岁的时候,人们就不会再用相同的标准要求他,而是希望他能如同一个真正的作家那样提供真正的作品。不单需要字词上阅读的快感,可以彼此分享的共同体验,更多的是要求他能提供值得思考和回味的文字,借由他未被社会生活沾染的清澈眼光观察这个世界。韩寒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也许还需要一点时间。

和他同时代的郭敬明走上了另外的一条道路。他不做任何批判,提供空洞而甜美的文字,让读者在他营造的小世界里徜徉。郭敬明与其说是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不如说是一名天才的商人。他也许不擅长谋篇布局,也不长于经营文字,但是他擅长把自己和作品打包用最优的价格卖掉。写作对于他来说,只是一门生意,他唯一关注的事情就是如何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他在剽窃庄羽一案判决之后,态度坚决地拒绝道歉。唯有最聪明的商人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品牌营销奥秘---只要道歉,整个品牌就全毁了。也因为相同的原因,他加入了作协,他变成了长江文艺的副总编,从体制外彻底进入体制内,同时保持着他赚钱的高速。对于郭敬明来说,他大概很早就认识到了一件事:唯有被社会主流价值承认的价值才是价值。在整个80后作家群中,总需要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向社会主流示好,并且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郭敬明看到了这个点,也抢到了这个点。此后,他将会和韩寒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将变得富裕,拥有名望,而且,再不用写什么字了。

韩寒在另外一条少有人经行的道路上,这个皮肤黝黑的长发少年已经成为青年。他依然皮肤黝黑,轻言慢语,不善辞令。和他的杂文相比,甚至显得有些羞涩和内向。现在就可以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郭敬明是什么样子,但是没有人能在现在断言韩寒会有怎样的人生之路。韩寒还在写作,还在写《他的国》这样的作品。他选择了这样的人生道路,为命运的洪流挟卷而去,被生活打磨冲击,也许最后会彻底毁灭,或者泯然众人,但是也存在一种可能:他超越了自己,挣脱出这拥有万钧之势的洪流,展开翅膀,在众人惊叹的目光中振翅飞翔。历史上的确有过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经受过打击,遭逢过背弃,最终放弃了小聪明而拥抱大智慧。忍受着生活的痛苦,并用这痛苦结出沉甸甸的果实来,最终获得了人们渴望而不可得的自由,领略少有人能够欣赏的人生风景。

在这一刻,他手里有着全部的选择。

To be or not to be~
一条路丧失自我康庄大道;一条独立自由的荆棘小道~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寒与郭已经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Posted via web from timnew's posterou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