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星期四

【BBC 中文网】特写:中国背包旅馆的逆向歧视

特写:中国背包旅馆的逆向歧视

青年旅舍

背包旅游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体验。

翻看华裔作家马严君玲的自传《落叶归根》,有一段记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现象引我注目。

1979年末,马严君玲两夫妇参加旅行团回到上海,入住锦江饭店,与阔别几十载的姑爸重逢。她带姑爸到饭店一起午餐,但当时有不成文的政策,就是把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级是白人游客,尤其是有钱的北美游客;二等是会说中文的海外华侨;三等在海外土生土长、不会中文的华人;四等是中国国内数十亿的国民。由于姑爸属第四等,他们不但受到冷待,还差点被拒绝在酒店用膳。

到了今天,这个现象仿佛已成为历史。各式各样的旅馆在中国遍地开花;至九十年代末期,在西方历史悠久的“青年旅舍”来到中国,背包旅游方式也在短短十年间变成潮流玩意。

背包旅游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体验。在欧美,背包客旅馆,尤其是青年旅舍(指加盟成为国际青年旅舍联盟会员的背包旅馆),为自助旅客提供简朴、价钱相宜的住宿和交流平台,不论你来自何方,一视同仁。

然而,“舶来品”来到中国落地生根,总会因国情而有些变异。

华洋有别的待遇

在一些开发较成熟、十分受外国旅客欢迎的旅游胜地如北京、上海、桂林和成都等,就有不少背包旅馆有以语言和肤色挑选客人的不成文做法。只要你讲英语,最好是白皮肤的,基本上无不受到旅馆热情的招待;若是中国游客,就会被形形色色的理由拒之门外。

出门前,在网上看到很多中国“驴友”投诉这些旅馆的歧视性做法,我一向只当是传闻,直到亲身在桂林作实地调查的时候,才知道情况有多严重。

我曾进入桂林某间颇有名的青年旅舍,以普通话询问能否投宿时,前台的店员打量了我一下,便说往后十天全满了。然后,我走出旅舍,就在门外致电旅舍,用英语查询投宿情况,对方回答道:“我们还有客房。你想要哪一类房间?”在短短一分钟之内,以不同的语言询问,答案竟有天渊之别!

后来,我在路上遇尔碰到一些驴友,他们也有类似的际遇,而我也在阳朔、成都等地调查时,再次碰到同类事件发生,只要不讲英语,就被拒于门外。

对于旅馆出现语言/种族歧视的情况,中国最庞大的背包旅馆网络中国青年旅舍名誉主席刘兆祥无奈表示,他们也注意到这个现象,但碍于没有收过正式投诉,所以未有证据展开调查。

营商考虑助长歧视歪风

只要你讲英语,最好是白皮肤的,基本上无不受到旅馆热情的招待;若是中国游客,就会被形形色色的理由拒之门外。

站在旅馆老板的角度,要考虑的东西就不同了,即使不是故意优待外国人,但最后却做成逆向歧视的结果。

在中国,不仅是独立经营的旅馆,即使是加盟成为青年旅舍的会员,也不像欧美的青旅有政府补贴,而是要自负盈亏。因此,挑愿意消费的外国游客,是出于商业考虑。比如说,不少旅馆会提供餐饮及本地旅游服务。外国游客除了住宿外,通常也会使用这些服务,旅馆的收入就有所增加;相反,精打细算、又没有语言障碍的国内驴友,就懂得在外找十元八元的面条,根本不需留在旅馆吃个三十元的美式早餐。

另外,部份国内游客的操守也是个问题,令旅馆对他们避之则吉。有不少旅馆老板也指出,外国人预订了房间或床位,若因更改行程或其它原因而未能入住,一般都会通知旅馆取消预订。但中国人却没有这个文化,不出现又没有通知的比率甚高。这对床位或房间数量本来就有限的背包旅馆来说,是很大的经济损失。

背包旅馆或青年旅舍来华只有十多年,中国人对此类旅店或背包旅游的认识并不算普及,充其量只能说是在小资和中产阶级之中渐渐流行起来(更吊诡的是,本来是穷风流的旅游模式,来到中国就变成了要有个钱才办得到的事)。笔者也见过一些未习惯简约旅游模式的旅客,入住以背包客为对象的旅馆时,仍会耍大爷脾气,事事呼唤服务员,投诉没有一次性用品如牙刷牙膏提供,收费比招待所高却又连基本服务也没有等等。因此,也有青年旅舍在店内挂上“西装革履恕不招待”的告示,无意中又成为了另一种歧视行为。

对本国人的不平等待遇并非中国独有,在亚洲也普遍存在。如在泰国,也有旅馆贴出不招待泰国人入住的告示,理由是要防止性工作者进入。这些因由表面上看来类似中国的经营考虑,但无形中却造成歧视。这在大部份法制建全的国家和地区已属违法行为。

无疑,部份中国游客的行径确是惹人讨厌,品德教育路遥遥。不过,背包旅馆和青年旅舍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文化推广平台吗?尤其是青年旅舍,它本身的理念就是提倡理解和包容,“在不分种族、肤色、宗教、性别、阶级及政见的旅舍活动中促进世界青年间的互相了解,从而促进世界和平”。

可惜,笔者在青年旅舍受到冷遇,对面的喜来登酒店反而更一视同仁──不论肤色种族宗教和性别,只要你付钱就可以来住。昔日是高级饭店同胞止步,如今却是背包旅馆成了洋人专用。

有些国内驴友问:“连你们港澳台居民也不能幸免吗?”我摇摇头,不是为自己没享有优惠待遇而叹息,而是连最受影响的国内同胞也自我矮化,实在叫人无言以对。

读者反馈

我和男朋友去年在国内时,就进过几家这样的旅馆。一家在重庆,很潮,也不贵,本来印象不错的~~可就是那很nice的店家,把一对农民打扮的夫妇,大雨天的扔了出去。我当时就想,要是我孤身一人,兴许也是这待遇。还有家阳朔叫什么monkey的,就差门口一牌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未署名

国人素质需要慢慢提高,不论是经营者(以唯利是图为目的挑选客人),还是背包客自身。tedy

中国人窝里斗和奴性何时能改啊…从地域攻击到自我排华,总是觉得外国的就是好的…现在不光是奴性问题,再联系上素质与金钱收益的问题,所以构成了现在的局面。无奈, 日本

为什么叫逆向歧视啊?好像中国人在其他方面受到优待而在廉价旅馆里受歧视一样。另外楼下说中国青年素质高的,你幻想你或者你的同龄人素质高并不见得是真的,否则当老板的谁会和钱过不去。说外国人素质低用酒醉后吵闹为例的,拜托谁喝醉了自控能力都会更差的,出来玩就是为了high,问题其实是在于廉价旅馆的隔音效果通常不行。再说吵闹至少比酒后驾车马路上随便撞人强。yl, London

吃了一大惊了。中国很多宾馆都不接外宾的,但是从来没想到会有中国旅客不能入住的旅店。Jarek Zawadzki, 波兰

同意那位未署名朋友的观点,住YHA的鬼佬,经常半夜party回来闹的不行,在这方面来说中国要更有素质,所以那些说中国旅客素质差的也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真的驴友的年轻人,除了文中提到的不会花钱吃30块的美食早餐之外,绝对不会比鬼佬差多少,个人感觉那些“脾气大”的旅客应该只是图便宜而住进去,根本不是驴友,不过关键还是部分中国的崇洋媚外心理。未署名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让我想起八,九十年代时我和德国学生在中国的旅游经历:八八和八九在广州沙面白天鹅的对面就有类似的青年旅馆,只准外国学生和背包客入住,我这个中国学生必须住在隔壁的招待所,很大的原因是青年旅馆内大多是通铺间,男女混住。九十年代中在重庆的一个星级酒店内我又有过同样的经历。未署名

这些驴友不是自我矮化,而是针对现实的无奈。这种事情也许在香港可以计较一下,你在大陆如果计较这类事情,就不用活了。每天至少20件,还上什么班。通常港澳台的往往和老外同等待遇,你的情况和通行做法有点反常罢了。就好比在大陆碰到了霸王条款,如果VIP用户说他也遇到了。普通用户就会奇怪,一般VIP应该少一些的。一个道理。孙磊, 中国北京

对,我在西安的YH也受过这种待遇,餐厅女服务生对于金发碧眼的外国年轻男人特别礼遇,讲起话来巧笑倩兮,但对于坐了好一会等要点餐的我,每天都姗姗来迟,上菜也超慢。难怪每个外国游客都在墙上留下“这间旅馆令人宾至如归”“像家一样”的感言,但我感受在心里,却是个二等住民,虽然我跟他们付一样的钱,守一样的规矩。下次不再考虑任何大陆境内的YH,宁愿多花点钱住正规旅馆。katelove, 台湾

我在中国内蒙古试图做过青年旅舍,因为我是蒙古族小伙,很多老外很喜欢 和我接触, 文章写的确实很真实,中国人素质不高,以较低的消费确要享受最高的待遇, 我接待过30多个背包客,中国人一律婉言拒绝,主要是素质不高。祁光荣, 中国内蒙古

若干年前,我在中国、英国多个城市及巴黎住过青年旅馆,虽然确实有些中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但是有一点,国内的青年旅馆比国外的安静多了。我在伦敦、巴黎等地的青年旅馆根本无法入睡,深夜楼道里都像繁华的菜市场。每天凌晨3、4点,刚从酒吧喝完酒回来的人都处在high的状态,在酒店楼道里大声叫喊、唱歌,完全不管别人的感受。这一点,中国好多了。未署名

Posted via email from 米良的草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