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办了个读书频道,把许多书的内容放到网上供人免费阅读。传播知识,普及文化,这本来是件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好事儿,可是不知道是因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还是新浪偶尔做件好事儿心里感到不舒服,一桩好事儿还楞是被它给办残废了。
事情的起因是我在新浪读书频道找到了黄纪苏的《与精英保持距离》,这本书是大陆出版社正儿八经出版的,不是地下出版物,更不是什么“反动”书籍。可我进去一看,却只看见满篇的*,仿佛一个怪俊的姑娘脸上长了不少雀斑。面对这种文章,知道的,是在读书,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中文版的“阅读填空”题呢。
譬如该书序言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地来了这么一个填空:
文章惩恶扬善,洞幽烛隐,入木三分,所向披靡,对世之大奸大伪的描摹揭露,淋漓痛快,一下子剥去其眩人的包装,使其*地晾在世人面前,一点情面不留,简直有点儿“损”。
经过对比,我查出来这里*部分该填的是“一丝不挂”,这让我感到非常纳闷儿,因为该页面右侧有不少名为“迫嫁公主乱宫闱”、“穿越王妃出墙记”之类的小说链接,要是“一丝不挂”都得被替成*,那这些小说岂不得被整成满脸麻子?
又比如这篇《贪官是一条价值观的丧家狗》,末了有这么段话:
以他们经济人的世界观、初级阶段的历史观、要么道德理想国要么旧上海四马路的方法论,价值直接等于价钱就完事大吉了。唯利是图就是这么等于出来的。*也是。他们本来根本不认为*是什么问题,但自从发明了X=E(邪恶),E=P(权力),P =M(毛泽东)的中国政治学也不知第几定律,他们就改变了想法:既然通通统统都由毛泽东刷卡买单,*干吗不是问题?*是大问题!
这段我琢磨了很久,这*到底是什么呢?共产党?民主?文革?一丝不挂?好像都不通,找到全本一看才知道,这里*指的是“腐败”,这就通了,腐败当然是大问题,不然怎么会提也不让提?
好猜一点儿的当然也有,比如这段:
不宜做仁人却硬要做仁人,那就只好按三鹿奶粉的配方做了。关于文老当年入狱的原因,看了李辉与文氏师徒的几轮交手,相信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明白了*分。
一判断就知道是个数字,按照习惯用法只可能是“八九”而不可能是“六四”。我倒有个建议,今后的写作者遇到需要表达“八九分”这样的意思的时候,不妨把语气稍微减弱一些,说成“七八分”是那么回事就行了,当然需要用到“八九不离十”的时候还得硬着头皮上,因为无论“七八不离十”还是“六七不离十”好像都不是那么个意思。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我还找了不少例子,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以谈情说爱为吃饭的工具,这和让酒鬼当品酒师一样,是普天下最好的工作。文人干这工作干久了,就会形成他们的*人格以及社会对文人的浪漫定义——文人的身份中因此也多少有了个“情人”的影子。中国的大众对文人的*浪漫一向容忍……
以上*指的是“风流”,既然不能“一丝不挂”,自然也不能“风流”。
我尝想,以文老漫长的人生、曲折的经历、加上满腹的诗词歌赋,他本不该跻身秋夜街灯下蚊子蛾子的飞行*——半明半暗处才应是他安顿心灵的地方。
此题稍难,*指代的是“集会”。
没事少举着与各界名流的合影照满世界*,把自己弄得跟火车站附近介绍旅馆的那些嘴脸一模一样,他们又何尝不是时代长卷中可爱而有趣的点景人物呢?
这个简单,*是“游行”。
我那天最主要的一个观点是:要说李安的《*》,就必须说张爱玲的《*》,必须说张爱玲为什么要写《*》。
这个当然是“色戒”,但是跟在人名的敏感词,为了避免让人产生象形的联想,能否建议新浪换个符号来表示?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多得很,以后大中学生不管是考语文还是考政治,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捉摸语境,猜词填空,敏感词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不然,将来孩子们长大了面对着一批批文章满脸的“麻子”一筹莫展,又如何是好?
其实,我都已经习惯了~
其实或许喜欢闲着没事读YY小说的人都已经习惯了~
Posted via email from 米良的草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