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作者王宇一】记得好多年前参观过一个展览会,展柜里陈列着一样东西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块约60公分见方的白绸子,好象上面印有美国的国旗,其余的部分分成十多个格子,每个格子里印着不同语种的同一句话,有英文、德文、阿拉伯文、法文等等,我看那印有中文的格子里的话大意是这样:我是一名美国军人,不幸落在你们手中,希望你们能尽快与美国政府取得联系,美国政府会感谢你们的。
展品旁的说明词告诉参观者,这是美国政府发给参战军人的,一旦被俘,便立即呈上,这样就可以保全性命。从说明词的口气以及解说员的情态看,无不是在嘲笑美国兵个个都是松包软蛋怕死鬼,与我们狼牙山五壮士式的宁死不做俘虏的英雄无法相比。
那是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我自幼所受的传统正面教育使我很容易地认同了展览会所体现的主题。中国国民虽然不尚武士道精神,但似乎历来对屈服于战胜者的人都是嗤之以鼻的。
好多年过后,我从青年而壮年而老年,有一天在电视中偶尔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在朝鲜发现了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中几具美国士兵的遗骸,两国之间正在办理移交,仪式庄严而隆重,几具已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遗骸经过与保存在美国国内的失踪军人的档案资料核对后身份业已确认,遗骸装进棺木,复盖着星条旗,每具棺木各由八名头戴白色头盔的美国士兵庄重地抬在肩头,缓缓进入了一架运输机的后舱。
我震惊了。
生命原本应有如此的尊严。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前些年,我曾在一篇反映中越之战的小说中看到过这样一个细节:一位中国战士,面对包围上来的敌人无路可退,终于拉响了挂在身上的“光荣弹”,英勇牺牲了。“光荣弹”是什么武器?我一直心存疑惑。
有一次偶遇一位参加过老山战斗的战士,他告诉我,所谓“光荣弹”就是一只挂在前线战士脖子上的微型手雷,倘被敌人包围,就拉响它,使自己“光荣”了,宁死不做俘虏。哦,原来“光荣弹”就是发给战士的一种自杀武器。
这位当年的战士还告诉我说,那时,一个战士牺牲了,抚恤金只有三百元,干部也不过五百元。这无论如何也不足以告慰和养活家中的父母双亲,所以他当时和战友们约定,不论我们之中哪个牺牲了,活着的人都要像亲生儿子一样供养孝敬死者的父母。
他声泪俱下地述说着,我听着,不禁动容。
都是两国政府发给自己士兵的东西,都是为了在即将成为俘虏时派用场的,一个是“投降旗”,一个是“光荣弹”,一个是让你放下武器,保全性命,成为“可耻的”俘虏,一个是让你“杀身成仁”,成为“光荣的烈士”。
我想,这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和不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的差异,它牵涉到的是人类本身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对待人的生存权利这样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美国政府为什么要发给士兵们这样一面“投降旗”呢?他们既然参与了一场战争,当然是希望取胜的,这样做不是等于鼓励自己的士兵可以随时放下武器做俘虏么?这样不是大大降低了自己部队的战斗力么?美国人真的这样傻么?打仗之前就给自己的士兵做好的投降的准备,这仗怎么个打法?
请允许我暂且先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来为他们设身处地地想想这个问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士兵是战争的主体,在完成这个政治任务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宝贵生命的伤亡呢?胜败兵家常事,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常胜将军,当一次战斗胜利无望,无谓的抵抗只能导致士兵无谓的牺牲时时,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中止战斗呢?少死一个人,战后就少一双失去爱子的父母,就少一个失去丈夫的妻子,就少一个失去父亲的孤儿,就多一个欢乐的家庭,我们鼓励褒奖在必要时为国捐躯的将士,但要力争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降低战争成本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减少人员的伤亡。
再看我们的“光荣弹”。
支持倡导使用“光荣弹”者,肯定是认为“光荣弹”是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法宝。这应该是没有多少出入的,因为“光荣弹”和“督战队”的作用差不多,“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在枪口的胁迫下,尽管有的士兵不一定情愿,也还是冲向前去了,尽管是被逼出来的勇敢,说不定在局部的战斗中还真能因此而取胜,否则,那些没有自信心的统帅们也就不会设立“督战队”了。而“光荣弹”比“督战队进了一步,他在表面上好象是战士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是自已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也不是“督战队”的长官向士兵开枪,而是战士自己拉响的手雷拉弦,“不成功则成仁”的,还颇有几分悲壮。可以设想,当一个战士脖子上挂上了“光荣弹”以后,他就成了一只相棋上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甚至连迂回都不行,当他与强敌遭遇时,不论这场战斗或者战役敌我双方总的态势如何,不论自己个人的努力对于战局的扭转有没有作用,他都得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如果这场战斗胜利了,你或许有活下来的希望,如果这场战斗失败了,你只有去死,不是因为徒劳的抵抗被敌人打死,就是最后自己拉响“光荣弹”的引信,你别无选择。这样,参战的士兵在战斗中只有奋力地去多杀敌人,争取战斗的胜利,否则就只有去死,至于战场的形势,敌我力量的对比,统统不是你应当考虑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士兵都是这样,那部队的战斗力肯定会有所增强。中国有句俗谚:“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早就说透了这个理。
但是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多种因素,天时地利人和,正义与非正义,在一次具体的战役和战斗中,指挥决策是否得当才是胜败的关键。指挥如果失误,那就如同“臭棋篓子”下棋,不败才有鬼,士兵再勇敢也是白搭。可指挥者的责任为什么要士兵来负?而且是用他们的生命!你指挥者为什么在不脖子上挂个“光荣弹”?战斗失败了你也拉响给战士们看看。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人的生命,生命应当有无尚的尊严,决无任意剥夺的理由,试想,我们战士的父母,如果知道了自己的儿子到了战场上脖子上要拴一个准备炸死自己的“光荣弹”,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一位烈士的父母如果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是死于敌人的枪弹,而是自己拉响了“光荣弹”身亡,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那些策划和倡导在战士脖子上挂一只“光荣弹”的人,他们自己挂不挂?如果他们的孩子也在部队,他们的孩子脖子上挂不挂?
真正的大勇者,必定有一种悲悯情怀,因为正义的战争原本就是为了保卫全人类的利益的,正义之师是人类生命的保卫者,他们在保卫人类生命的过程中当然会珍惜生命的,其中当然也包括自己一方士兵的生命。
不久前看到一则关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军事家刘伯承元帅的轶事,说他看电视时每当荧屏上一出现战争场面,他就立刻把电视关掉,看到别人不解,刘伯承就对他们说:“你不知道,我们是打了一辈子的仗。打仗,决是要死人的,特别是在不是与外国侵略者作战,而是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死伤的双方,都是中国的老百姓家的年轻后生。因此,每一次大的战役前一两个星期里,我们都是在那里研究如何战胜国民党;另一方面还要研究怎样才能把双方死亡的人数降到最低限度。你想想,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一家都要悲伤,那背后是一家哭啊;同时还会给这个家庭的生计带来怎样的损失啊!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就不愿意看、怕看战争的场面。”
这就是我们尊敬的老帅刘伯承,他不但想到了自己的战士,连敌对方的士 兵的生命和他们的家人都想到了。甚至连虚构的杀人场面也不愿意看到。不知刘元帅知不知道后来我们的战士脖子上挂上了“光荣弹”?我想如果他知道了,一定会 拍案而起的。而我们那些策划和倡导使用“光荣弹”的人,你们看到刘帅的话以后,不知作何感想?
(http://hxcy1965.blog.163.com/blog/static/70305446201022211140969/)
Posted via web from 米良的草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